在祖国最西部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
赵炳清,男,汉族,中共预备党员,陕西西安人,2021年毕业于湖北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,在校期间,曾任思睿苑团委副书记、数学1701班班长、数统学院辩论队队长等职务,曾获2018年“三下乡”“最具影响好项目”及先进个人,“正大杯”市场调查大赛国家三等奖,湖北大学“互联网+”创新创业大赛金奖、湖北大学院际辩论赛季军、全程最佳辩手,湖北大学模范团干等荣誉称号。毕业后参加西部计划,现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托云牧场。
在熏陶下传承西部情怀
之所以选择西部计划,是受爷爷奶奶的影响。赵炳清的爷爷奶奶是南京人,六十年代响应支援大西北的号召,举家千里来到西安参与建设,他们奉献了自己的一生,也把子孙后代留在了西部。和他们一样的还有许多人,这些来自南京的“志愿者”生活在同一个社区,赵炳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,听的南京话比陕西话还要多,吃的阳春面比油泼面还要多。每当回想起这段经历,赵炳清就会疑惑,为什么他们要放弃优渥的条件,来到艰苦的西部呢。可惜爷爷奶奶已经离世,不会再有人能解答这个疑惑了。
在奉献中感悟志愿精神
2019年,赵炳清参加了湖北大学小书童支教团,前往咸宁通山县杨芳林乡小学支教。尽管已经对艰苦的环境做好了心理准备,但崎岖的山路、破旧的房屋、朴素的教学环境,艰苦的生活条件依然给赵炳清带来了不小的震撼。但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、克服一切困难,这正是志愿者的使命。
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。在最后一次家访中,赵炳清得到了几乎所有家长的高度赞扬,甚至有家长握着他的手激动的说:从来没见孩子这么开心过。听到这些话,赵炳清觉得无比的自豪。这一个月的时间里,他明白了爷爷奶奶为什么可以如此奉献自己。他体悟到了志愿服务的精神,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周围不够好的东西变得更好,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,在这个过程中,志愿者本身也将得到巨大的光荣和满足。本想在孩子们的心里点燃一盏星星之火,但孩子们却让志愿之火在赵炳清的心里熊熊燃烧了起来,他决定要到更西部去。2021年,赵炳清如愿成为了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。
在历练中收获成长
先坐高铁到达乌鲁木齐,转火车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,再乘坐一辆军车。历时60余小时的辗转,赵炳清终于来到了托云牧场。
托云牧场是国家六类艰苦地区、祖国最西端的兵团团场。海拔2160-4891米,年平均气温1度。受到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,牧场属于海拔最高、生态最脆弱、生存条件最差、守边任务最重、社会经济发展最慢、人口密度最稀的边境地区。这里,也是赵炳清心中最理想的服务“圣地”。
初到牧场,作息、环境、文化,都给赵炳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。首先,牧场地处祖国最西端,与武汉有近三小时时差,调整作息就是第一个挑战;其次,牧场地处沙漠的西南边,常年的风沙让这里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。哪怕是大晴天,打开窗就会让家里蒙上一层沙;当然,最具挑战的还是文化上的困难,牧场九成以上都是柯尔克孜族,他们有自己的语言,国语水平偏低,只能靠柯族、维吾尔族同事翻译交流,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。但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攀登,克服一切能克服的问题,适应一切克服不了的问题。这是赵炳清早就准备好的。
来到党建办,赵炳清负责的第一份任务就是文件流转。接收上级的文件,登记、校对、打印、制作批阅单、送至领导处批阅、下发给具体的负责人、完成后再上传回上级部门。这份“简单”的任务,却是一份绝对不能出错的任务。因为文件流转的内勤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上传下达的通道,是确保党的正确领导能被落在实处的重要保障。特别是党建工作有极其特殊的地位,对准确的要求更是严上加严。在负责文件流转的90多天里,赵炳清经手文件600余份,准确率达到了100%。在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,赵炳清也充分利用这个平台,学习各级文件精神和前辈们的工作方法,积极主动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。
在实践中扣好第一粒扣子
机会总是是留给有准备的人。9月,牧场党委要求各科室安排专人负责对接乡村振兴工作,赵炳清被选为党建办对接负责人。一个初来乍到的大学生负责工作,最初是不被看好的,但赵炳清之后的表现证明了自己。不熟悉具体的业务工作,就多学习;不熟悉具体的开展情况,就多请教、多调查;写不出满意的文章,就多推敲修改。终于,赵炳清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。台账资料丰富清晰、在年度考核中做到了一分不扣。这次经历,让赵炳清获得了领导同事的充分肯定和信任。直到今天,赵炳清已经从负责文件流转的内勤小伙,成长为独自负责多项具体业务的工作人员。
赵炳清不仅是党建办的一名工作人员。他也是一名教师,教柯族护边员学国语;是一位建设者,挖坑、栽树、挑粪、施肥;是一名护边员,深入海拔三千多米的执勤房戍守边疆;是一名边检人员,在托帕口岸辅助疫情防控工作。总的来说,他是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,是一名共产党员,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是他的信条。在祖国最西部的云端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,他正在路上。